当前位置:首页>走进妇联 > 资料中心 > 正文

永清县妇联关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调研

发布时间:2011-07-14 17:25:00来源:叶军
分享到: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外出务工,他们留守在家的子女已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面对这一特...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外出务工,他们留守在家的子女已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面对这一特殊群体,永清妇联近期采取了典型走访、召开座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40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走访13户留守儿童家庭,召开了3个小型教师座谈会。问卷调查选取的样本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1-9年级学校的在读学生,学生年龄主要分布在7-18岁之间。所有接受问卷调查的全部是留守儿童。在被调查的留守儿童中,家中有两个孩子的居多;家中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孩子有相当比重;独生儿童家庭也有一定的比例,大部分分布在低年级。

1、留守儿童监护情况总体良好。留守儿童父母亲外出务工主要是以父亲单独外出务工和父亲母亲双双外出务工居多,分别占71.7%和24.5%,很少有母亲单独外出务工。调查数据显示,有56.6%的留守儿童与父亲或母亲一起生活,与母亲生活在一起的留守儿童比例与父亲单独外出务工的高比例相吻合,这也说明了农村家庭中男女在劳动分工上存在的差异模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母亲一般更愿意选择留在家中照顾孩子。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是与母亲一起生活,因此,有69.3%的人认为监护人对自己管理很严,只有9.9%的人认为“无所谓,基本不管”。在问及“你会迟到或逃课吗”时,大部分留守儿童表示从不这样(占89.6%),有9%的留守儿童表示有时会这样,经常迟到或逃课的只有0.9%,这表明学校和留守儿童家庭对孩子的监管还是比较严格的。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在父母双双外出务工的情况下,留守儿童大多与祖父母一起生活。这也说明外出务工人员在外出之前都希望尽量地把孩子安顿好,相信孩子在自己外出期间能够得到比较好的照顾。

2、大部分留守儿童思想健康、自我要求严格。当问及“你的理想是什么”时,71.2%的留守儿童选择“当科学家,为国家作贡献”,这表明大部分留守儿童思想很健康,他们具有远大理想、热爱祖国等优良品质,也表明学校在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是成功的。在“放学后,你会写作业吗”的问题中,有82.5%人表示马上做作业,9%的人会“先玩一会儿再做”,而“不做或抄别人”的只有0.5%,另外还有2.4%的人表示需要别人督促,才做作业,这表明留守儿童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同时也说明了农村教师有绝对的权威,留守儿童对老师有畏惧感。在“周末放假了,你主要做什么”的问题中,有66.5%的留守儿童是呆在家里写作业或看电视,17.9%的人表示主要找朋友玩,这说明大部分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还是比较自觉的,这也与监护较严相一致。

3、留守儿童对父母外出务工持理解态度。绝大多数留守儿童对目前的家庭生活比较满意,这与父母外出务工给农村家庭带来了更好的经济收入直接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有86.3%的留守儿童认为“为了使全家的生活更好,我理解支持他们外出务工”。在“你最想对父母说什么”问题中,有37.7%的留守儿童选择“希望父母注意身体和人身安全,将来一定要报答他们”,16%的留守儿童“希望父母能回来,一家团聚”。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留守儿童并不希望父母外出打工,原因有:希望合家团聚,渴望父母的关怀与温暖,与父母缺乏心灵沟通,学习需要父母的辅导,觉得父母在外务工太苦、太累、不安全等等,也有的孩子表达了他们因父母不在家而遭受歧视、心里孤单、寂寞的感受。这些孩子是懂事的,他们对父母的理解和关心是他人所不能体会到的。然而,父母不在身边也确实给这些孩子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二、主要问题

1、祖辈无能为力教育好留守儿童。调查数据显示,有34.9%的留守儿童与祖父母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由于是隔代抚养,他们往往只求物质、生活上全方位的满足,而少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与引导;另外,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受教育程度不高,绝大多数祖辈在文化知识层次上属于文盲。因此,无论是从体力还是智力上都勉为其难地承担起对孙辈的监护和教育的重任,特别是当有几个孙辈一并交由他们监护时,就更显力不从心。

2、外出务工父母对留守儿童教育不科学。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尽管有86.8%的外出务工父母半个月或一个月与孩子联系一次,但仍有11.3%的父母半年以上联系一次。相当部分的外出父母一年返家探亲一次,甚至有的父母常年在外,孩子与父母之间相处的时间很少,亲子之间缺乏沟通交流的机会,这不仅影响了亲子之间的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成长。调查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有13.2%的留守儿童认为与父母的感情越来越淡薄。有些在外务工父母为提高孩子的生活水平和学习条件,经常给家里寄钱、寄物,导致一些留守儿童身着时装,大把花钱,这很不利于学校对孩子进行艰苦奋斗的思想品德教育。另外,还有些家长认为不管学历高低,将来都要外出打工,因而认为读书无用,对孩子学习不闻不问。

3、学校对留守儿童缺乏有效管理。据教师反映,学校教育必须与社会和家庭的密切配合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可能只凭课堂的几节课,还需要向家长和社会了解学生的表现。但是,由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位,老师没法向家长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有些调皮的孩子抓住这个空挡,在学校欺骗老师,在家里又蒙骗父母委托的监护人。这样使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管理陷入尴尬。况且,老师的威信必须家长帮助维持,没有家长的支持,对调皮捣蛋的学生也没有办法。因此,对留守儿童,学校在教育无效时只能采取开除或劝其转学的办法,有的学校便干脆对留守儿童放任不管,让其冷落一边,有的严厉管教,迫使其自动提出退学的要求,使留守儿童流入社会,成为“街角青少年”。

4、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不理想。由于上述原因,导致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普遍低于非留守儿童。调查显示,有7.1%的留守儿童成绩很差,倒数几名的大部分也是留守儿童。在回答“你最想对父母说什么”时,有37.3%的人选择了“希望父母能教给自己正确的学习方法”,这也说明留守儿童成绩不好,他们渴望提高学习成绩。在调查中,大多数教师也认为留守儿童大都是“双差生”,是班主任和学校的一块心病。他们认为留守儿童: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存在应付性;交友没有选择性,喜欢成群结伙、打架斗殴;花钱大手大脚,常沉迷于看电视、录像;具有很大的煽动性,带坏其他同学。

5、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开始显现。调查发现,在中学阶段,留守儿童中性格内向的比例要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且前者神经过敏性的比例要明显高于后者,留守儿童通常表现出激动、焦虑、性格偏向内向、神经过敏等性格特征。调查数据表明,在遇到烦心事时,有49.1%的人与自己要好的同学或朋友倾诉,有17.9%的人“闷在心里”。在“受到挫折时,你会怎样”的问题中,虽然67.9%留守儿童表示想念父母,但仍有4.7%的人表示感觉生活没有意思,甚至还有0.5%的人有自杀的念头。这表明留守儿童心理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如不得到合理的引导,很可能产生不良后果。

三、对策与建议

一是强化政府职能作用。政府要对进城务工的农村家长进行引导和教育,强化农民工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及其重要性,让农民工家长学会与孩子沟通、交流以及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发挥家长对孩子的独特的教育功能,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同时,应重视对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的素质教育,特别是对老年监护人,探索采取适当形式,对他们进行培训。

二是学校要建立健全家长学校。妇联、关工委、教育等部门要齐抓共管,加强对农村家长学校的扶持和督促力度,不断推进村一级家长学校的建设。家长学校要正常办学,经常开展活动。要立足新情况,创新办学形式,在学习时间上,可以采取农忙与农闲相结合;在授课方式上,可以采取面授与函授相结合;在考核方式上,可以采取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的方式;在活动形式上,可以采取授课与活动相结合。

三是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加强与家长的联系,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生活上的和心理上的关注。学校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加强与留守儿童家长的联系,联系可通过网络、书信等形式,内容上突出孩子的学习情况、老师的建议以及家教知识宣传等。学校要强化对少年儿童的教育义务,防止教师歧视留守儿童,保证农村留守儿童能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不把一个问题学生推给家长和社会。要充分利用当地有效资源,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增加留守儿童与教师接触的机会,使留守儿童得到学校和教师更多的关心与帮助。教师应加大对走读留守儿童的家访,更多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思想状况,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帮助其健康成长。学校除了配有班主任之外,最好能有专职的心理辅导老师,对家庭功能缺位的留守儿童进行教育补偿。

四是家长要转变观念,重视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并尽可能地保持和孩子的密切联系和沟通。留守儿童出现生存危机和道德失范的问题,家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长要破除“只要给孩子留下更多的钱,让孩子有实力接受更高的教育,就是对孩子负责”的思想,树立孩子的教育和全面健康发展需要家长的精心呵护和全面关怀的理念。有条件的父母,应该把孩子接到身边,让其在打工地接受义务教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一时无法把孩子接到城市的,要认真从孩子成长需求的角度出发,寻找和确立孩子的监护人,细致地落实孩子的被监护权。同时要拿出更多的时间与孩子联系,创造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与孩子谈话沟通,对孩子的道德发展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关注。

五是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密切配合。教育、妇联、关工委等部门要继续做好家庭教育研究工作,力争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研究方面取得新的突破。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为广大家庭提供儿童道德培养、营养健康、体能训练、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指导和帮助。群团组织可以举办一些替代性的活动,让有亲和力的成人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他们父母的角色,对这些留守儿童给予生活关怀、心理咨询、教育辅导等综合性的情感慰藉,让孩子找到心理支持。组织教育志愿者成立家庭教育社团,定期开展活动,吸引农村孩子参与活动,发挥其自主参与的热情与积极性,锻炼孩子们的社会活动能力。

 

点赞

已收到22个赞

分享到:
相关关键词: 永清县儿童